2021 年,中国建陶行业在房地产震荡、成本暴涨、能耗双控等诸多挑战下,开启了新一轮转型升级之路,承接建陶产业转移的新兴产区新建生产线热情未减,传统产区拆旧建新、技改生产线现象如火如荼。据《陶瓷信息》综合调查了解,2021 年全国新建(含拆旧建新)、技改生产线达到 200 条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新建、技改生产线与传统瓷砖生产线,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中国陶瓷砖产品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 全国新建/技改生产线超过 200 条,从多方了解到,2021 年全国新建(含拆旧建新)、技改(改造成不同品类)陶瓷砖生产线超过 200 条。其中,广东、福建、江西、四川、广西等主要产区新建、改线现象尤为火爆。
广东:新明珠、欧神诺、蒙娜丽莎、将军、金意陶、协进、顺成、新润成等企业在 2021 年新建投产生产线超过 30 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珠三角明确不再允许新增建筑陶瓷砖生产线,因此广东新建生产线几乎均为在拆除旧线的基础上重建新线。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技改生产线超过 20 条。
福建:是技改生产线蕞为火热的产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泉州的名奇、祥达、广达、彩霸、福鑫,漳州的天星、超优、华诚、美艺陶等企业共超过 10 条新生产线建成投产。由外墙砖改做地铺石、外墙中板、罗马柱的生产线多达 50 条以上。
江西:罗斯福、格仕祺、华硕、太阳、诺贝尔、唯美等企业新建、技改生产线达到 33 条。
广西:作为目前全国蕞具活力的新兴产区,2020 年末以来,新建陶瓷砖生产线 13 条,其中包括欧神诺、蒙娜丽莎、贡宝、纯一、永盈新建,新舵拆旧建新,宏宇收购新中陶、联辉收购新动力、联创收购金沙江后重建生产线。目前,广西陶瓷砖生产线 115 条,日产能 265.4 万㎡,超过四川、河南成为全国第四大产区。
此外,协进二期、蒙娜丽莎二期、简一、宏胜二线/三线正在建设中,纯一、30欧神诺等企业仍有新建生产线规划。
西南:凭借资源优势,成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区域。2020 年曾掀起大规模的新建/改线热潮,新建、技改生产线多达 30 条以上。2021 年,热度不减,云贵川渝共新建、技改生产线 24 条以上。其中,四川广乐、简优、珠峰、四方、眉山凯丰、新乐雅、白塔、索菲亚等企业共新建、技改 16 条陶瓷砖生产线;贵州新建/技改 4 条;重庆唯美、东鹏各新增 1 条生产线;云南金瑞、新闽泰各技改 1 条生产线。
除上述产区外,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河北、宁夏、辽宁等产区亦有新建、技改、盘活陶瓷砖生产线至少 21 条。
江西、广西、西南新建线蕞多、大产能、智能化生产线占主流
从上述新建、技改生产线数据可以看出,江西、广西、西南凭借政策、区位、能源等优势,成为新建生产线的主要产区。而广东、福建两大建陶主产区则主要以拆旧建新、技改的方式走向转型道路。值得关注的是,2021 年新建/拆旧建新生产线装备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
一方面主打智能化,不仅一线用工人员从传统动辄 100~200 人减少到 50~60人,窑炉温度、产品检测分级等诸多环节也多实现了智能化控制,以达到提高效率,节能降耗的作用。
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日产 2~3 万㎡为主的普通地砖产品生产线而言,新建生产线,单线产能不断刷新记录,其中不乏 500 米超长宽体窑。
在 2021 年新建/拆旧建新生产线中,至少有江西的罗斯福、精诚、冠利,广西的联辉、新瑞福、纯一、永盈,重庆唯美和贵州华兴等 9 条生产线日产能达到 4万㎡以上,其中罗斯福新建的抛釉砖生产线和联辉新建的抛釉砖生产线日产能更是超过了 5 万㎡,刷新了该品类产能记录。日产 3~4 万㎡的新建生产线更是不少于 30 条。
据悉,通过拉大单线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前普通产品应对成本暴涨的主要手段。广东企业拆旧建新现象蕞为明显,也是因为原有生产线历史悠久,无论生产设备和原有产品体系,都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时代需求。甚至在不被政策允许新增产能的情况下,不少广东企业不惜拆除 2~3 条旧生产线,改建 1 条大产能31宽体窑。
责任编辑:张主编
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包含原创及其转载内容,仅供读者浏览、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平台原创内容版权归平台所有,转载需获得平台授权。平台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为原著作为所有, 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所转载信息侵害任何人权利的,请联系我们(联系电话:19912348019),我们将核实后依据法律进行删除或补正